综合档案馆档案鉴定、销毁制度
[综合档案馆] |
鉴定工作是正确确定档案保管期限,优化馆藏,保护珍贵档案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保证鉴定工作有组织、有监督地进行,根据档案工作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根据国家有关保管期限的规定,定期开展对已过保管期限档案价值的鉴定工作,准确判定档案的存毁。 二、鉴定工作必须经学校批准,在分管校长的领导下,综合档案馆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与负责该门类档案的专兼职档案员组成鉴定小组,具体工作由综合档案馆组织 |
发表时间:2019年11月18日 |
|
何为兰台
[综合档案馆] |
兰台,汉代宫内的档案库房,用以收藏地图、户籍等档案及图书,由御史中丞掌之。因此,后世称御史为兰台,并派官员充任兰台令史。东汉时,班固为兰台令史,受诏撰史。因此,后世亦称史官为兰台。至唐高宗,改秘书省为兰台,不再是专门保管档案、图书的处所。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现在,“兰台”一词已成为用来泛指档案保管机构和档案工作的代名词,档案工作者也就被称为“兰台人”。 我国各朝代中央保管档案的机构是:周为天府 |
发表时间:2019年11月26日 |
|
什么是档案
[综合档案馆] |
在原始社会里,人们靠语言表达和交流思想和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为适应复杂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人们创造了“结绳”、“刻契”等记事方法。结绳与刻契可以说就是档案最早的起源。 我国目前最古老的档案是甲骨档案。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距今三千多年的殷商时期的甲骨刻辞。 后期还有青铜铭文档案、简牍档案、金石档案、缣帛档案,以及今天所看到最多的纸质档案。“档案”一词最早出自清代杨宾的《柳边纪略》一书。近百年来,由于 |
发表时间:2019年11月26日 |
|
中国档案名称的变化
[综合档案馆] |
我国的档案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档案”一词的称谓,则是较晚才出现。档案在商代称为“册”,周代称为“中”,秦代称为“典籍”,汉魏以后称为“文书”“文案”,唐宋以后称为“文卷”“案卷”“案牍”,清代称为“档子”“档案”。 |
发表时间:2019年11月26日 |
|
中国档案工作者之歌
[综合档案馆] |
|
发表时间:2019年11月27日 |
|
国际档案日的由来
[综合档案馆] |
1948年6月9日至11日,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召开了一场专家会议,来自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档案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交流,经大家讨论决定成立国际档案理事会(ICA)。会上通过了ICA的第一份章程,章程中指出,世界各国的档案工作者应共同努力“为了全人类”保护好档案,开展鉴定并提供利用;档案和文件作为全世界共享的遗产和全人类一样具有同一性。 2007年11月,为了庆祝2008年6月9日 |
发表时间:2019年11月27日 |
|
什么是国际档案大会
[综合档案馆] |
国际档案大会是国际档案理事会的最高权力机关,每四年举行一次,是国际档案界最高层次、最大规模和最高水平的集学术研究业务交流和会务决策于一体的综合性会议。通常以当前各国档案工作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作为中心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自1950年第一届国际档案大会举办以来,国际档案大会已在16个国家举办了18次会议。最近的一次是2016年在韩国首尔举办的第十八届国际档案大会。 |
发表时间:2019年11月27日 |
|
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中国13大档案
[综合档案馆] |
1.《中国传统音乐声音档案》(1997年入选) 2.《清内务府档案》(1999年入选) 3.《古纳西东巴文字手稿》(2003年入选) 4.《清代科举考试金榜》(2005年入选) 5.《清代样式雷档案》(2007年入选) 6.《本草纲目》(2011年入选) 7.《黄帝内经》(2011年入选) 8.《侨批档案》(2013年入选) 9.《西藏元代官方档案》(2013年入选) 10.《南京大屠杀档案 |
发表时间:2019年11月27日 |
|
综合档案馆网站即日起正式启用
[综合档案馆] |
综合档案馆从2019年12月1日起正式启用本馆网站。 高校档案馆担负着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职责,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馆的馆藏、陈设及宣传活动,有助于学生获得知识、净化心灵、塑造优秀人格。针对档案馆这一独特的文化属性,我馆人员群策群力,研究确定网站主题,即强调优秀文化传承、立德树人、文化育人,宣传档案法规,传播档案文化,提供档案服务与指导。在网页设计素材方面,选取了与档案传承有关 |
发表时间:2019年12月01日 |
|
名人名言话档案
[综合档案馆] |
1.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 ——习近平 2.档案工作要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多渠道、多门类地进行建设。 ——江泽民 3.典谟训诰,宝之无佚;只字片言,亦所珍惜;分肌擘理,鉴貌辩色;规圆矩方,依时顺序;创业扩基,前轨可迹;古为今用,功同史册;群众跃进,计划落实;察往知来,视兹故帙。 ——董必武 4.前事不忘后事师。自来坟典萃先知。犹龙柱下窥藏史 |
发表时间:2019年11月28日 |
|